融中西医之思:闫东振谈“治与调”的平衡之道
4952
2025-08-15
融中西医之思:闫东振谈“治与调”的平衡之道
在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碰撞融合的时代背景下,闫东振中医师基于四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与跨学科探索,提出了关于疾病“治”与“调”的深刻见解。他以中西医结合的独特视角,重新审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,为慢性病防治提供了值得深思的新思路。
闫东振中医师于1979年开始随父中医代徒,学习中医经典,背汤头,识中药,辨五味。1990年,他毕业于河南省卫生学校四年制西医临床专业,毕业时曾认为自己能治疗各类疾病。1996年,他在北京师从徐荣谦(现国医大师)、印会河、田德绿、朱建贵、倪孝儒、彭建中等中国知名老中医,通过学习与多年临床实践,反而意识到大部分疾病无法单纯依靠治疗痊愈,更多是控制症状。于是,他走遍各地,访遍民间名医,集众家之长,拜师寻友,只要是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方法方药,他都会积极求学。通过几十年的刻苦钻研,他总结出以下2条治病观念新认知,供同行和患者借鉴。
一:人的健康不是通过治疗获得的
两千多年前老子在修养学说中提出:“人之病,皆因气、血、痰而成,唯主修养,不尚药石也”(注:不尚药石也,指很少会用药物)。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指明了健康的核心:通过修身养心、调节气机来防治疾病,减少对药物的依赖。这一观点与中医“药食同源,医食同根”的理念相呼应。然而,现代医疗模式中存在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:防病和治病出现严重的本末倒置。例如,糖尿病患者需长期服用降糖药,甚至终身用药,导致药物越吃越多,并发症不断出现,最终往往人财两空。
以糖尿病为例,单独用药物无法根治,但采用中医营养调治可达到减停药物的目标。糖尿病在临床上分为三期:
1、糖尿病前期:此阶段是逆转黄金期。部分患者只需改变不良生活方式,重视疾病预防,即可避免糖尿病的发生,实现“花少量费用及早干预以预防大病”的目的。
2、糖尿病期:确诊糖尿病并服用降糖药5年以内的患者仍处于逆糖黄金期。只要患者有逆转意愿并积极配合调治,约半年左右可达到减停药物的目标。
3、慢性并发症期:临床上有句口头禅:“糖尿病不可怕,可怕的是并发症。”此阶段患者求生欲望强烈,通过调治可阻止并发症进展,改善生活质量,延长寿命。
我国“他汀之父”、《十万例糖尿病医学营养真实世界研究》课题带头人邹爱标教授曾指出:“化学药物不能解决慢性病。”多年临床实践也证实,降糖药无法根治糖尿病。营养专家石汉平则表示:“营养治疗是治愈慢性病的最终解决方案。”
经典医案分享
一:黄会民,女,66岁,身高160cm,体重53㎏,明显消瘦。(患者是闫医生去社区做健康讲座时,了解闫医生调治慢病效果好,上门调治)。糖尿病病史2年,高血压病史2年。吃西药达格列净早1片,瑞格列奈早,中各1片,二甲双胍缓释片晚1片。吲达帕胺早1片。于2025年6月2号来诊所测五点血糖分别是:空腹10,餐后半小时13.5,1小时18.4,2小时19.6,3小时22.2,糖化血红蛋白9.11,尿糖(+++)根据数值说明吃西药控无效。通过沟通患者健康素养高,自我管理意识强,能很好的配合闫医生的逆转方案。
6月4号闫医生用“中医药+营养”的调理方案,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导和每天的穴位理疗,拔罐和局部放血疗法。7月2号测血糖早空腹7.8,餐后两小时8.4。7月15号吲达帕胺全部停药。8月2号测血糖早空腹4.4,餐后两小时6.7,体重达到58kg,中午吃的降糖药已全停。8月11号测早空腹6.7,餐后两小时7.6,血压平稳。病人看到了逆转的希望,继续调治中。
二:邹群胜,男,52岁,身高168cm,体重78㎏,血压正常,24年1月确诊糖尿病,吃二甲双胍缓释片早晚各1粒。25年4月25号经人介绍说闫医生调理慢病效果好,当天测血糖早空腹8.7,餐后半小时10.5,餐后1小时16.7,餐后两小时17.4,餐后三小时14.7,糖化血红蛋白10.2,甘油三酯2.67,尿酸625,偶尔口干,容易饥饿。通过沟通患者健康素养高,自我管理意识强,有迫切想逆转糖尿病的愿望,能很好的配合闫医生的调治方案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。邹群胜于4月26号开始“中医药+营养”的调理方案调治。6月4号测早空腹7.6.餐后两小时血糖9.7。6月17号测血糖早空腹6.8,餐后两小时8.1,全部停掉了天天吃的降糖药,患者很满意。继续保持吃动平衡,用食物代替药物,摘掉糖帽!
文献参考:(理论来源)
1:《黄帝内经》中医理论
2:家父的中医临床经验
3:清华大学海峡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邹爱标教授“慢性病越来越高发,说明化学药物不能解决慢性病”。
4:解放军总医院(301医院)健康管理研究副院长李红:糖尿病营养调治方案,是迄今为止最安全,最有效,最先进的综合治疗方案。
5: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主任医师石汉平说“还营养治疗为一线治疗”。“营养治疗是治愈慢性病的最终解决方案!”。
6:国医大师李佃贵“浊毒理论”。
其它资料可百度搜索:闫东振医生,进一步了解。
作者:闫东振医师 闫敏医师
闫东振中医师的“治与调”理念,不仅是对传统中医“上医治未病”思想的现代诠释,更为慢性病管理提供了“以调代治、防治结合”的实践路径。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的今天,这种重视人体自我调节能力、强调生活方式干预的智慧,无疑为构建更可持续的健康生态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